近日,贵州省科技厅公布今年首批6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其中4个平台由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贵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名列其中,旨在推进民族医药现代化。
据了解,贵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由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牵头成立,联合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共建。该中试平台开展以产学研为主的应用型研究,着力打通中药民族药“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产业化”核心环节,推进全省中药及民族药的产业化进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特色品种孵化,为提升贵州中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搭建“转化桥梁”。
深耕民族药与中药研究20余年
7月31日,在位于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格物楼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执行院长李勇军正在检查实验室内各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

GMP实验室。
“我们实验室从贵州医科大学北京路校区搬过来近三周,目前所有实验仪器、设备与研究人员均已到位。”李勇军介绍,目前该中试平台投入建设用房4000 m2,除位于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格物楼的实验室外,在龙里县望城坡也设有大健康产业园,共配备总值38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包含中药提取浓缩机组、GMP生产设备、检验检测设备等。

指导教师讲解实验仪器。
“中试平台覆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同时检验检测设备涵盖检测分析,具备第三方检测检验资质,为中试产业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硬件支持。”提及贵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的原因时,李勇军告诉记者,贵州作为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民族药资源丰富,“黔地灵药”品牌效应凸显,但产业仍面临缺乏产业化中试平台、对行业技术升级辐射作用不强等问题,制约了黔产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提质增效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贵州医科大学‘民族药与中药开发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深耕领域20余年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学校牵头成立了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李勇军介绍,该中试平台聚焦贵州制药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中药民族药产业问题,依托完备的技术创新平台和设施,搭建了全链条技术支撑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开发应用中试服务平台,着力为推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超50%产学研项目成为硕博培养学习的实践载体
“我硕士与博士都在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就读,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采访当天,贵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研究员潘洁告诉记者,在校读书期间,学院的产学研项目帮助她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和科研逻辑思维。

学生实验中。
潘洁以她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例,“在就读硕士期间,当时企业和科研机构较少有超高效液相-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等仪器,但在做课题研究时我们能在导师指导下使用,这培养了我扎实的科研动手能力与实验操作技能,也能在后期直接应用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如今,硕博毕业的潘洁告诉记者,留校后她的研究方向主要以中药民族药药效物质及药物安全性评价为主,参与开展以民族药为主的制剂生产工艺研究,涉及小试、中试、工艺优化等工作,以及承担企业委托的制剂相关检验检测工作。

实验讨论中。
据了解,在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出了人才济济的科研梯队,学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0余项科研项目为依托,超过50%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实践与学习的载体。
“学院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了骨康胶囊、舒眠胶囊等16个名优中药民族药品种的技术提升与深度开发,达到了‘完善产品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目的,打造了一批全国知名的‘黔药’品牌。”李勇军介绍,学院同时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结合教学需求,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论坛、学术会议、交作交流发言,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力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与省内10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以教育人、以产促教、以研创新。”采访中,李勇军告诉记者,学院通过该培养模式同样为中试平台提供了培育人才的沃土。
据介绍,贵州医科大学牵头成立的民族药与中药制剂中试平台科研团队现有科研人员5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占比84%,团队平均年龄39岁,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青年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40余人次。形成了一支领军人才突出、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人才专业和梯队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队伍。

中药提取实验室。
据了解,硬件与人才兼备的中试平台除与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共建外,还先后与省内100余家制药企业建立了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提供超20000余项次技术服务。

团队合影。
以贵州省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1.1类中药新药“珍珠滴丸”为例,李勇军介绍,该科研项目是该中试平台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制开发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代滴丸剂,现已完成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解决了传统中药产品“粗、大、黑”、质量不稳定和难以定量控制等问题,准备进行商业化规模生产验证研究,产业化前景良好。
“接下来,中试平台将继续以国家生物医药重大需求为导向,结合贵州制药产业发展目标,在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重点服务制药行业中试产业化项目,涵盖民族药与中药的创新药物、新型制剂及中药复方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为制药企业提供中试服务、技术研发、工艺改进、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帮助企业克服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效益和人才的良性循环。”李勇军说。
来源链接地址: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701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