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举办的2025生物医学工程科普微视频大赛圆满落幕。贵州医科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组织研究生和本科生创作的1个A类作品和3个B类作品荣获一等奖。

《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作品亮点:以“AI医疗超越人类医生5秒发现癌症病灶(准确率94.4%)”为切入点,全景展示AI在癌症筛查、心脏监护、新药研发等9大领域的颠覆性应用。作品通过“Google AI肺癌检测快1000倍”“Apple Watch心脏监护”等案例,将复杂算法转化为可视化场景,直观呈现“AI让顶级医疗服务普惠大众”的理念。
《纳米乳:微观世界的大能量》
作品亮点:聚焦1-100nm纳米乳的“精准递送”特性,以“靶向肿瘤的智能药剂”为比喻,解析其在癌症治疗、基因传递中的作用机制。视频通过科研一线实拍,展示纳米乳如何通过表面活性剂调控实现药物控释,为观众揭开微观医药世界的创新奥秘。
《超轻蛋白质气凝胶高效清除污水中的有害小分子》
作品亮点:基于乳清蛋白废水处理的科研成果,详细演示β-乳球蛋白经接枝、光交联、冷冻干燥制备气凝胶的全过程。作品突出该材料“高孔隙率、可重复使用”的环保优势,为水污染治理提供“变废为宝”的创新方案,兼具科研价值与社会意义。
《血液里的“癌症哨兵”:循环肿瘤细胞(CTC)揭秘》
作品亮点:以“每毫升血液仅数百个的癌症转移种子”为切入点,详解液体活检技术如何通过磁珠捕获、基因测序等手段“捕捉”循环肿瘤细胞(CTC)。作品将微观细胞比作“癌症信使”,直观展示其在疗效监测与精准治疗中的关键作用,为癌症早筛科普提供全新视角。
此次大赛以“医工融合创新,共筑健康未来”为主题,共206个作品参赛,包括31个A类作品和175个B类作品。经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后,14个A类作品和106个B类作品进入决赛。经大众评审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20个一等奖、40个二等奖和60个三等奖。
贵州医科大学共有9个作品参赛,4个作品进入决赛,并最终从12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充分展现学校学生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能力与科普实践水平。

此次获奖作品深度融合“医工交叉、科研转化、科普传播”三大要素,既体现学生对AI技术、纳米材料应用等前沿领域的掌握能力,展现了贵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硕结合培养以及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成效。学校将持续在医理工交叉融合和科普教育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人才的协同培养,以更多优质科普作品服务全民健康事业。
来源链接地址: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Z565Q/?st=og1z6xgfv9yQUBlP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