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贵医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医要闻 > 正文

“环境、健康与绿色发展”2021年学术论坛在我校召开

日期:2021-05-31 作者:马璐 来源: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点击:

5月28日,“环境、健康与绿色发展”2021年学术论坛在贵州医科大学南校区道德讲堂举行。论坛由挂靠于贵州医科大学的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贵州医科大学环境污染与疾病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共卫生学院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主题为“环境、健康与绿色发展”。

来自贵州省人民医院訾聃主任医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平研究员,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潘卫教授,遵义医科大学李岩教授、刘俊教授,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潘春柳主任医师,贵州医科大学曾奇兵、王文娟、王大朋、马璐、陈雄副教授等专家作了主旨报告,我校师生参加论坛。

论坛分别由张爱华教授、李岩教授、潘卫教授、李平研究员和马璐副教授主持。

论坛上,訾聃分享了我国宫颈癌的流行情况、防治现状及挑战,并结合国际宫颈癌防治策略及案例深度剖析了未来我国及我省宫颈癌的应对策略,提出我国宫颈癌的消除需要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方合力共同加速推进落实宫颈癌的三级预防。

李岩针对锰暴露的男性生殖毒性问题,介绍了基于自噬/Nrf2通路相互作用探讨锰致睾丸细胞氧化损伤毒作用模式的研究工作。

曾奇兵介绍了基于表观遗传标志microRNAs的砷中毒多器官损伤风险评估研究,并分享了如何以靶器官损伤特异性microRNA为切入点开展砷中毒皮肤及肝脏损伤机制及干预研究。

潘春柳结合自己及团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体会,分析了近期新冠疫情的形势及新冠肺炎与环境的关系,并介绍了如何结合新冠疫苗研究进展及时调整接种策略、保障接种工作的有序开展及人群健康的有效管理。

李平围绕贵州省土壤汞污染环境与健康相关问题,侧重介绍了贵州汞矿区土壤汞污染及水稻甲基汞富集的过程、机制和健康风险以及同位素汞示踪新技术。王文娟副教授基于代谢重编程的新角度,结合人群、动物、细胞研究系统分享了砷致肺损伤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成果。

潘卫总结了贵州省产前诊断中心的发展历程、产前筛查/诊断相关工作、科研及人才培养成果,并侧重结合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工作实例介绍了产前诊断的前沿技术,产前诊断、随访追踪、医疗保健等工作的系统管理及质量控制。

王大朋基于Mig-6甲基化调控砷致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分享了如何串联关键信号通路表观遗传调控和蛋白磷酸化调控机制揭示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马璐介绍了砷中毒特异组蛋白修饰的筛选策略、及如何结合人群及体外细胞模型揭示砷暴露早期毒效应的组蛋白修饰调控模式和规律。

刘俊基于氟中毒营养干预问题,介绍了甜菜碱对氟中毒的干预作用及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陈雄介绍了环境砷暴露对机体神经细胞的致衰老作用及机制,以及基于天然药植物银杏的针对性干预研究。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