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新冠肺炎各项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处置能力,2月4日,口腔医院开展了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此次应急演练由口腔医院院长马洪担任总指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院长办公室等科室参与,各相关临床医技科室、行政后勤部门人员积极配合。

应急演练主要分为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发热处理流程演练、儿童预防保健科诊室内患者发热处理流程演练、预检分诊发热患者处理流程演练三大模块,演练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要求标准化进行,程序严格清晰,演练过程有序规范,演练人员严肃认真,各科室人员配合默契,执行细节严密流畅,高质量完成了演练任务。
演练第一个项目是“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患者发热处置流程”。口腔颌面外科值班护士使用体温枪监测患者体温时发现患者体温37.7℃ ,再次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有隐瞒流行病学史情况,6天前患者曾到过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居史。(患者入院核酸检测阴性)。值班护士立即在该病房内按呼叫铃报告护士长并就地隔离,随后科室应急组织成员在科主任吴亚东的领导下,科室医疗救治组成员、疫情监测及流调报告组成员、后勤保障成员、消毒隔离成员等各组成员紧密配合,完成该患者的转床、按规划好的路线行CT检查、病房内核酸采样等具体事项。

第二个项目“儿童预防保健科诊室内患者发热流程应急演练”以“患者,张某,3岁,在候诊过程中,陪同家属发现其有发热”为场景进行。演练中,患者家属告知导诊护士,患儿突起发热,导诊护士立即用体温枪复测体温38.0℃,测量家属体温36.2℃。保持安全距离,做好双向防护,再次询问张某及家属流行病学史,患者张某家属否认新冠肺炎相关流行病学史、无境外旅居及相关人员接触史,按规定做好登记。告知患者本院不设有发热门诊并引导患者至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发热门诊排查新冠后方可来院继续诊疗,之后做好隔离点消毒并记录。

第三个项目是“预检分诊发热患者处置流程应急演练”。患者王某按规定扫码后经预检分诊点红外线测温仪报警,工作人员将其拦下,做好双向防护,带至隔离点,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做好记录和测量体温,复测体温37.4度,患者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前往附院发热门诊就诊。由保安人员暂时代预检分诊班,之后做好隔离点消毒并记录。
演练结束后,马洪指出此次演练从“疫情防控、信息报告、指挥协调、后勤保障、现场应急处置”等环节中发现问题、检验预案,整体过程组织有力、处置规范、贴近实战。全院职工要加强防控意识,规范常态化防控流程,及时对突发情况做出反映,保证应急措施操作顺畅。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注意事后消杀,确保突发疫情时能合理、有效、科学做好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