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学校召开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总结暨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校党委书记汤磊教授出席并作总结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罗鹏教授作动员讲话。会议由副校长曾柱教授主持。

汤磊指出,近年来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认真分析现状,深刻反思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面对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以及学校科研可持续发展要求,要大力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培育,持续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他建议全体教师坚持目标导向,努力提升申报数量,特别鼓励大家要锚定学科前沿与临床需求,重点关注科学问题凝练,凝聚多学科交叉优势,不断提高申报质量;希望年轻科研人员坚定信心、汲取教训,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加强与同行的深入交流,进而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他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着重加强对本科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对青年教师科研成长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
罗鹏深入分析了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立项数量与国内高水平高校相比仍有差距;二是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有待进一步突破;三是学校学科发展不够均衡;四是申报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引进博士获批数量较少。罗鹏对做好2026年国家基金申报工作提出要求,一是科技处要统一部署,层层压实责任,各单位要提前谋划,扎实做好基金申报工作。二是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注重团队建设,联合攻关,不断提升申报竞争力。三是应聚焦国家需求和科学研究前沿热点,凝练研究方向,努力提升申报书质量。四是要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好形式审查等相关工作,确保项目组织申报工作高效、顺利完成。
曾柱强调,各单位要早启动、早准备,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分层次分类型,组织开展有效的辅导、培训及政策解读,在保证申报数量的同时着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提高项目立项率,奋力推动学校2026年国家基金工作再上新台阶。
科技处处长李一欣对学校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2026年度基金申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附属医院科研处处长刘丽荣汇报了附属医院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与资助情况,并对各科室在国自然申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科研开发处副处长朱海燕对本单位2025年度项目申报情况以及2026年项目申报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介绍。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金帮明、朱丽英、宋铃榆就其申报经验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分享。
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学校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序幕已经拉开,后续科技处将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全方位做好基金申报中的服务保障工作,力争明年基金获批数量获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