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贵医要闻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贵医要闻 > 正文

复学第一课!从“红手印”到“王炸天团”,一起来看厅长怎么说?

日期:2020-05-19 来源:贵州教育发布 编辑:党委宣传部 陈祥贵 点击:

5月18日,贵州医科大学举办“弘扬抗‘疫’精神,同心筑梦新时代”——“复学第一课”活动,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出席并讲话,他肯定了贵医人的抗疫精神,勉励全省广大青年学子敬畏生命、尊重科学、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秩序,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常怀感恩之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朝着明天勇敢出发。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五月的思雅河畔,微风拂面,驱散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今天的贵医校园,生机盎然,盛装喜迎久别重逢的八方学子。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基本趋于稳定,我省降至低风险区的重要节点,省委、省政府科学研判、精准谋划,明确全省高校非毕业年级、小学及幼儿园开学时间。

今天,贵州医科大学在这里举办“弘扬抗‘疫’精神,同心筑梦新时代”——“复学第一课”活动,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我省高校率先垂范、同心抗疫的责任和担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冲锋陷阵、战斗一线、与疫魔作顽强抗争的白衣天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潜心教书育人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贵州医科大学复学复课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我认真聆听了三位英雄分享的抗疫事迹,在国家危难之际,你们“舍小家、为大家”,无惧无畏、奋勇献身抗疫一线,身体力行践行“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者使命和责任担当,为黔鄂两地疫情防控救治贡献了“贵医智慧”和“贵医力量”,必将载入贵州教育史册。聆听抗疫故事,感受英雄情怀,可以说,我的内心充满了敬畏、敬仰和敬重。

敬畏的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面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坚定高效的疫情防控行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令,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在积极应对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向湖北派出援鄂医疗队员,举全省之力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支援鄂州,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突出贡献。

敬仰的是,全省教育系统闻令而动、勇于担当。全省教育系统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疫情防控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尤其是医学类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作为,全省共派出1443名援鄂医疗队员,其中贵州医科大学就派出298名,我们算了一下,每5个人当中就有1个贵医人。他们肩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重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以血肉之躯与病魔较量,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敬重的是,抗疫故事成为高校思政“金课”。一场疫情,就是一堂大课。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大课,也是一堂人生大课。贵州医科大学积极主动、创造性用好疫情防控这本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元素,引导广大师生把艰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艰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共同完成这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聆听了三位英雄的抗疫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抗疫故事感动人、抗疫精神激励人、抗疫情怀鼓舞人——

第一,抗疫故事很温暖,感动人。

贵州医科大学的校歌里这样写道:“我武维扬,国势方张,吾校应运,设于贵阳”。1938年,正是国家处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学校应运而生,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就肩负起“保障边民健康”的神圣使命。今天,荆楚有难、国家有难,看着我们的同胞被病魔侵袭,贵医人写下请战书,到疫情最为严重的前线阵地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纸短情长,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既是贵医人“诚於己、忠于群”的文化传承,也是贵医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意识,更是贵医人“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精神。

难忘“王炸天团”,同心抗疫。犹记得,一组被黔鄂两地网友戏称为“贵医天团”“贵州王炸”的贵友书记、刘健副校长、晓滨副校长的照片在朋友圈疯传,照片中他们目光坚定,展示了必胜信心。刚才3位“王炸”教授分享了“贵州鄂州、风雨同舟”的“战疫”故事,你们都有担任三甲医院院长经历,不仅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同时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三位英雄都是汶川地震救灾队员。在到达鄂州后,你们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为班底,整合整个援鄂医疗队伍人力资源,迅速投入战斗,为鄂州人民传递出必胜的决心和信念,成为贵州援鄂医疗队的最强大脑和定海神针。

故事感人肺腑,温暖人心。犹记得,2月19号,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厚育的微信上收到了一段语音,点开一听,是一位鄂州女患者含泪为贵州医疗队唱的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赵厚育说,那天他通过微信视频与患者沟通病情,“本来情绪挺好的,说到压力时,她一下子就哭了”。患者坦言,爱人也被感染了,正在另一家医院抢救,彼此见不到,“整个人很恐惧、很痛苦”。赵厚育安慰了半个多小时,患者的情绪才渐渐稳定。之后患者就唱起了这首歌,并留言说“我好感动,正如这首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小小的举动、小小的细节,处处展现出贵医人的医者仁心和敬业精神。

选择无悔逆行,致敬生命。犹记得,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所扎根贵州、服务地方的医学院校,全校广大教职医护员工积极踊跃请战,按下红手印。面对家中未满周岁的孩子、需要照顾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勇敢“逆行”。其实,没有谁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他们中历时最长60天、最短45天,累计治疗出院602人,治愈率达97.57%。他们在前线不畏生死、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与死神交锋,用实际行动兑现了曾经许下的“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铮铮誓言。

第二,抗疫精神很崇高,激励人。

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激昂的抗疫战歌,赋予伟大的中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我们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彰显了中国力量。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优势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展现。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资源驰援湖北充分彰显了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各地共派出4万多名援鄂医护人员,运送超过83万吨的援鄂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彰显中国规模;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交付雷神山医院,紧急建设14座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彰显中国速度;建立医疗资源按日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实施国家统一管理调度,协调多省市集中本地医用物资全力驰援武汉,彰显中国效率。

增强了文化认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再次展示了令世人惊叹的“东方魅力”,疫情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特殊时期的国家治理和民众生活中,特别是社会各方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带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以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军人、警察为代表的众多战疫一线人员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成为“最美逆行者”;各行各业暂停原有业务和事务,不计得失、不计成本,跨界转产医疗物资,保障相关产品供应,接受国家和政府的统一指挥;全国各地民众响应国家号召,自我居家隔离,放弃娱乐活动,承担日常生活不便。特别是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牺牲。千万级人口的武汉市通过“封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一省一城的暂时牺牲,换来全国更快更安全的复工复产。

明晰了责任担当。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和使命。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青年群体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参与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共患难。青年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冲在抗疫前线。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面对未知的风险,日夜奋战在“长江边上的上甘岭”,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

我在5月9日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时代惊涛不掩青春本色,“90后”“00后”绝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文章特别讲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抗疫后方,也有很多贵医学子主动请缨,加入抗疫第一线,这当中有来自公共卫生学院、担当医生“眼睛”的卫检学生艾小凯,全校第一个主动申请进入附属医院临检中心实战的学子邓垚。他们是贵医青年战疫的优秀代表,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榜样、作出了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青年人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的蓬勃青春力量。广大青年用行动交出了合格答卷,并再次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第三,抗疫情怀很高尚,鼓舞人。

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对全社会带来重大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也成为一场历练的特殊机遇,也让青年群体在政治认同、文化自信、自主自律、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从迷惘走向坚定。党中央对疫情防控的坚强领导,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性情。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抗疫情,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中国在此次疫情抗击战役中,以强大的国力和综合实力为保障,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关爱着受到疫情冲击的人们。经过疫情的洗礼,同学们可以通过疫情防控为鲜活的实践教材,在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中,真切体会中国规模、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努力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树立起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从自我走向奉献。每一位青年都是这场疫情防控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都在亲历中对舍小为大的奉献精神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同学们要学习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载体,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价值规范,促进自己对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体验;要学会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将小我融入大我,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

从脆弱走向坚强。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经过疫情的洗礼,青年群体应重视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锻造出最坚强的自己。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坚持开展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居家健身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抵抗力。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要珍惜今天难得的复学复课机会,重视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中的困境和挑战。

同学们,经过凛冬、暖春,再到立夏,我们走得很艰难,但也走得很坚定,今天的复学复课,与美丽的校园重逢,年轻的学子们拥抱的不仅仅是老师、同学、熟悉的教室,更是充满希望的未来,是朝着明天出发的决心。借此贵州医科大学开学第一课的机会,我想有几句话寄语你们以及全省广大的青年学生。

首先要敬畏生命,尊重科学。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生命既有生物学意义,又有社会学意义。

生活处处是意外,面对意外,每个人都是那样脆弱。但我相信,生命是平等的,敬畏每一个生命,生命就不再是孤单的个体,当人团结在一起成为“人类”之后,他们便是强大的,是坚不可摧的。经过疫情的磨砺,广大的青年学生不仅仅要拥有书本的世界,还将融入国家、社会的大世界。你们将不仅仅是一个“被人保护的生命”,还将成长为“保护别人的生命”。

同学们,战胜疫情,我们必须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希望新时代大学生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科学认识和理性对待,克服恐慌,坚定信心。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防范意识,科学消杀,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不断提升个人的防控能力。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理性对待疫情,相信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有战胜疫情的能力,筑起一道战胜疫情的坚强心理防线。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盲从、不信谣、不传谣,纾解焦虑情绪,消除恐慌心理。

其次要遵守规矩,恪守自律。

规则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无论科学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捍卫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为基础的规则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道必答题。这次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规则意识的警钟。在我们的生活中,捕食野生动物、攀折花枝、翻越围墙等不文明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归根结底就是规则意识不强。“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社会体系内的一员,广大青年学生要树立规则意识,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要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正确把握表达自己意志和追求自身利益目标的规则边界,自觉遵守既定的规则秩序。

特别是开学以后,广大青年学生按照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的要求和学校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遵守规矩,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用实际行动捍卫我们的规则文明,让规则自律意识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更好地播撒,社会文明的蔚然景观更好地点亮生活。

三要懂得感恩,学会关爱。

在这次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战中,全国各地都在努力去驰援武汉,当时四川有个小护士一直坚持要去武汉,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自己年轻,抵抗力好,还没有结婚,没有牵挂,尤其是最后一句让领导马上同意她去驰援武汉。那个小护士说的是,我来自汶川,当时祖国人民帮助过我们,现在轮到我出力的时候了,这就是感恩。感恩让我们牢记对方的恩情,然后时刻想着去回报。

感恩,让我们更加具有责任感。因为感恩,所以有动力有压力去更好的努力学习与工作,让自己在将来有能力去帮助他人。感恩让我们在感动中不断变强不断去想着帮助他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疫情是一场特殊的考试,是一场特殊的经历。这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担当精神,有强大的责任感,用强烈的感恩之心,去指导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关爱他人。

四要厚植情怀,担当使命。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同学们要通过疫情防控这堂思政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时政瞬息变化、形势风云莫测的时代潮流中,始终保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在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勇敢献身、积极作为,用理想和抱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要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消除自我侥幸和冷漠旁观心理,勇于承担时代、国家、民族赋予的责任。

基于科学知识,理性看待并评价、处理各类事件,使自己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个体。学习并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对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的认知。要进一步认识所学专业对社会的贡献与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自己将来在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和该有的行为。在此,我衷心祝愿毕业年级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早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前程似锦、大展宏图。希望非毕业年级学生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让梦想照亮现实,用行动铸就梦想。

五要弘扬精神,推动发展。

事物总是两面的,疫情带给了我们压力,但是在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凝炼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勇往直前”的贵州抗疫精神。

今天讲身边英雄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弘扬援鄂抗疫精神,根本的是用这种精神鼓舞士气,推动事业发展。希望贵州医科大学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准确定位学校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实验室和附属医院的作用,将科研和论文写在黔中大地上,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贵州医科大学办成一所扎根贵州、服务贵州,让贵州的老百姓满意的大学,早日实现高水平、特色鲜明,现代化医科大学的目标。

老师们、同学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新时代一次全方位考验,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次难得契机。复学复课是年轻的青年学子迈向未来的关键一步,更是广大的青年学子实现梦想的重要时光。

疫情终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使自己最终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版权所有 © 贵州医科大学版权声明隐私说明备案编号:黔ICP备19007765号-1 公网安备 52010302000012号